|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17

This version was saved 11 years, 10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徐明敏
on June 3, 2012 at 12:50:33 pm
 

10 10 10 11 17.(6/13) 台灣語言與認同

 

 


 

本週版主:許振峰


由負責報告組別全體擔任版主,並選出一人做為
輪值主席

 

書目整理:


請整理相關議題的各種書目,包括課堂講
義及同學提供的材料,及自行找尋的參考資料

 

上課筆記:


上課內容與討論 Lecture and Discussion
由負責報告組別整理上課筆記,大家補充。

 

課前準備 Before class


在上課前撰寫課堂講義之摘要及心得,
負責報告組別要準備回答問題。

 

梁月美:MANDY SCOTT and HAK-KHIAM TIUN, 〈Mandarin-Only to Mandarin-Plus: Taiwan〉

 

李易修:Jennifer M. Wei,〈language choice and ideology in Multicultural Taiwan

 

郭之恬:Shoji Keiko 庄司惠子,日本大學中國語教育與實用教學脫節的因素與背景

 

文獻出處:http://210.240.194.97/giankiu/GTH/2004/LanguageRights/lunbun/1B03-keiko.htm

 

徐明敏:盧慧真、陳泰安,《由國家語言政策評估台灣幼兒英語教育之現況發展》

 

    儘管社會中學英文已經是全民運動,台灣政府對幼兒英語的學習尚未有整體的政策,多半將決定權轉交地方政府,於是坊間針對英語學習市場可說五花八門。作者主張應由政府清楚的宣示並確實執行國家的語言及幼教政策。他認為過早實施幼兒英語教育可能造成本土語言的流失、及社會文化認同的危機,並且對幼兒身心健康造成妨礙。

 

    作者除反對過早的英語教學,他也觀察目前台灣幼兒英語教育的趨勢,發現6個現象:

一、幼稚園普遍實施「全美語」或「雙語」教學

    家長多有「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想法,認為越早學越好(其實不光是英語,其他科目或才藝也是如此認為),加上「語言學習關鍵期」假說的推波助瀾,幼稚園多盡數改為雙語或全英語教學。

二、幼教機構之師資有以外籍人士為宣傳手法之傾向

    家長偏好雙語托兒所或幼稚園,而補教業者為了分食市場及求生存,紛紛變為「兒童美語學校」,以外籍教師為號召進行雙語教學或完全以英語教學進行招生。外籍老師成為私立幼稚園賣點之一,很多幼兒園甚至一整日皆由外師帶領。家長也覺得孩子的英語如果由外籍老師來教導,學習效果會比本國籍教師教導的學習效果好。

三、國家對弱勢語言流失的現象無明確的語言政策及教育政策

    一個弱勢族群對其本身文化的認同會大大地影響到其母語的去留。各族群母語因為需求的動力不同、族群意識強烈度不同,也有不同程度的維護母語的行動及措施。因此,語言政策應包括國語、母語、世界語言(英語)三方全面的考量,並擬定相關配套措施。

四、對本身文化社會認同的危害,並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造成威脅等

張武昌教授(2003)表示:幼兒的英語學習,只是幼兒成長的一部份,不可也不能和其他的學習與發展分開。因此,在規劃兒童的英語學習時,應該全面考量孩童的整體的學習發展包括:認知發展階段、語言學習環境、價值觀的養成、文化的認同、思考與創造力的激發等各個不同的層面。

五、「英語化」等同「國際化」、「競爭力」的迷思

六、我國政府的宣示不敵市場機制與民意的挑戰

 

    針對這些過度商業化的英語幼教現象,作者主張這是政府應負的責任,政府應制定各種政策以遏止。諸如:一、宣示將英語是「重要的外語」,而非任由社會上視英語為「第二語言」;二、應召集專家研究英語教學的起始年齡,同時必須顧及學童的身心發展及社會認同,謹慎的安排語言教育的進程與實施的方式。

 

    李勤岸教授主張一個現代化的語言政策及語言計劃要符合有五個原則:人本化、民主化、多元化、科技化、國際化。單語的「國語政策」是不自然的,一個國家不一定只能有一個國語。可考慮採用「多國語」的語言政策以尊重國內各語族的語言權。然而如此「多語政策」又該如何與「英語學習」取得平衡呢?

 

    作者認為,政府在施行英語教育政策前,首先要考慮三個問題:

一、全球英語化的腳步是否是台灣的腳步?

    作者主張:全民英語化或許是全球的腳步,但未必是台灣沒有選擇的路。作者舉例說家長努力為孩子打造一個全英語的環境,讓孩子誤以為學好英語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對的;以為自己的語言是不對的、不好的、卑劣的。如此文化自我矮化,不會說自己的語言、不了解自己文化的美及保存的必要,慢慢地忘了自己文化的價值。作者呼籲台灣各族群的意識要抬頭,打造自我的主體意識,突顯台灣的特有價值與獨有的文化魅力。

二、合適全面實施英語教育的年齡是幾歲?

    作者提出許多研究,指出英語學習並不是越早越好;並認為口音只是一種社會階級的迷思,代表對他人文化的景仰及對自己文化的貶抑。認為若在台灣的英語學習是要剔除本地口音,期望孩子早一點學英語以擁有「不具中文口音的標準英語」,那麼就是鼓勵孩子「去本地化」、「忘本」。年齡並不是學習第二語言的主要關鍵,學習環境和學習動機才是重要。倘若在母語發展不夠健全的狀況下學習第二語言,將對母語與第二語言造成干擾。目前經過多方的考量以及判斷,教育部表示國小三年級是台灣目前最合適實施英語教育的年級。

三、台灣是否要全面實施幼兒英語教育?

    作者認為在師資、政策、教材、時數方面的問題都尚未定案,不宜實行。

 

 

 

 

 

 

 


課後分享 After class


在上課後提出你的心得及想法,研究規劃,
如果有相關資料分享,請提原件或連結。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