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15

This version was saved 11 years, 11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徐明敏
on May 24, 2012 at 8:46:16 am
 

15.(5/30) 漢字與華語

 

 


 

本週版主:張君川


由負責報告組別全體擔任版主,並選出一人做為
輪值主席

 

書目整理:


請整理相關議題的各種書目,包括課堂講
義及同學提供的材料,及自行找尋的參考資料

 

上課筆記:


上課內容與討論 Lecture and Discussion
由負責報告組別整理上課筆記,大家補充。

 

語言政策與幼兒教育-以新加坡、香港及台灣之分析比較

 

課前準備 Before class


在上課前撰寫課堂講義之摘要及心得,
負責報告組別要準備回答問題。

 

梁月美:陳學怡,〈語言政策與幼兒教育—新加坡、香港及臺灣之分析比較〉


郭之恬:周質平,〈漢語漢字的現代化與國際化

 

本文從宏觀的角度暢談現代漢語和漢字在國際上的地位與歷史淵源的轉變,現針對文中標題「台灣的語文現況與發展」和「是繁簡,也是古今」兩段來分析討論之

 

就「台灣的語文現況與發展」段落中,作者提到「語文政策往往為政治目的所服務,此現象以台灣近20年的語文政策改變最為明顯」,作者指的台灣語文政策改變為以強調「母語教學」或「原住民教學」取代「國語教學」;但作者表示以國語教學,基本上只能表達中國北方方言的歷史和語言事實,而以母語教學無疑是置台灣人民語文習得和語文能力於不顧。

 

後者就作者觀點為「母語教學實際上也就是方言教學,無異是想將台語漢字化或漢字台語化來達到以閩南方言取代普通話的目的。」這個目的對作者來說,是可以理解也是值得同情,但這個做法也不是創舉,早自晚清韓子雲的《海上花列傳》就曾被譽為吳語文學的先驅開始;而其身為方言文學一傑作對後世之影響為何,自張愛玲翻譯成英文和國語後,且不待多言。

 

作者在下段提到,台語漢字化並不是愛不愛台灣的問題,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語言問題,漢字基本上是一種表義的文字,台語化的漢字,往往只取其音而不取其義,台語漢字化的結果無非是用漢字紀錄台語發音,那還不如用羅馬字母拼寫台語來得更簡明。再說香港至今不放棄用漢字寫粵語,對於不通粵語的中文母語者來說,看粵語的方塊字就像看日文中的漢字,「一生懸命」四個字看都懂,但就是不解其意為「努力學習」;所以粵語漢字化無異是文盲化,綜觀之,方言漢字化的結果是孤立自己,而自絕於多數.而台灣相對於香港來說,在對待普通話這個話題時,採取的態度為香港的反面-大陸走漢拼,台灣就堅守注音,大陸推簡化字,台灣視簡化字為破壞中華傳統文化的陰謀。然而聯合國在2008年後的漢字使用,宣布只用簡化字,不再繁簡併用,這則新聞實則說明國際社會間對漢字所持的態度。

 

作者舉出了中國歷史的數項文字演變,說明書同文的必要與台灣固守舊制的自絕生路態度,並強調所有認為繁體字是正體字觀念的人,應該作一調整──如果堅持繁體字為正體字,為中華文化的傳統,那為何不用小篆來做為台灣通行的文字呢?如今,國際社會取用簡化字,不用繁體字,因此簡化字勢將成為「正體」,而繁體字成為「古體」。如今,漢語拼音已經在全世界的中文圖書館做了統一,基本上所有中國人名和地名都有一致的拼法,台灣何時能打破「孤島現象」而順應國際潮流呢?

 

讀後感:

 

筆者大致能理解本篇文章所想表達的理念,但對最後的台灣使用繁體字和注音就是自絕生路,自成孤島云云,不甚同意。

 

個人覺得能在國際社會間擁有統一的漢字字體很好,但為何選擇簡化字而非繁體字,其原因值得思慮,若撇開政治因素不談,若今天大陸使用的不是簡化字而是繁體字或漢字羅馬化(假設漢語拼音成功取代漢字了),聯合國還會選擇簡化字嗎?若不是的話,那就不是語言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此處略而不提.

再者,使用繁體字和簡化字的概念既然是相對的,那麼對台灣人來說,使用和中學讀本,大學古文讀本相同的字體有何自絕生路可言?即使不讀古文,中國藝術中的字帖和國畫題字,若不識繁體字,是否就變成少數鑑賞家和考古學者的專利了?在大陸或者是,但在台灣,隨便一個中學生,都看得懂,這跟有沒有文化無關,關鍵在識不識繁體字。

但個人並不反對外籍學生選擇簡化字不選繁體字,這是個人自由,以及學習目的不同,並不太大影響對中文語言能力的掌握,但對中文母語者,我認為,只識簡化字不識繁體字,是很可惜的事

再提到漢語拼音和注音問題,這一點的觀念對外籍學生來說,正好和上述漢字相反,作者就自身接觸中高程度的外籍學生經驗而言,都提到了從注音學發音比用漢拼學發音來得正確而容易掌握。以前陣子來所上演講的史國興教授所述為例,「Caocao是誰?怎麼樣說吃yu,不會說成吃yuWo shi xuesheng,怎麼樣不會說成我學生?」

大陸老師說,大陸幾億人口都用漢拼學中文,怎麼大陸人能說,外籍學生就不能說了?因為大陸人不是靠漢拼學發音位置,但外籍生卻是在對漢語語音毫無概念時,倚賴著漢拼在掌握發音部位;所以說,大部分中文發音良好的學生自言,他們認為學注音比學漢拼更精確。

 

張君川:Norm Friesen, Critical Theory: Ideology Critique and the Myths of E-Learning

 

 

 

李易修:Nancy H. Hornberger,〈 Language policy, language education, language rights: Indigenous, immigrant,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徐明敏:江惜美,華語教學的現況與損失

 

本文先說明近代華文教育之發展,再點出目前所面臨之問題。

 

一、台灣華語文教育之發展

 

近五十年來,臺灣在華語教學方面一直由國立華僑大學先修班負責華裔學生的華語班;同時,師大國語教學中心也負責外籍生學華語的工作。後來各大專院校也招收外籍生、僑生,間接的有各大學的語文中心,加強外籍生以及僑生的華語能力。2000年,大陸積極展開海外華文教育市場,臺灣則在東莞成立第一所臺商子弟學校。

 

2003年教育部成立「國家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統籌對外華語文政策、發展對外華語文教材、培訓華語文師資,並負責國家華語文檢測。而我國的僑務委員會也建置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中心」,整合華語文教材,將華語教學數位化;同時因應美國2006年秋季起在各高中開設「AP中文」課程。除了中學、大學與社會人士的華語教學,幼教的需求也大增,於是華語教學漸漸擴大延伸。

 

二、大陸華語文教育之發展

 

1949-1957:政府為保護僑民,鞏固僑胞對國家的向心力,鼓勵僑生回國升學。當時僑生約兩、三萬人,1957年,大陸境內僑辦中學高達67所。

1958-1964:為提升國際地位,建立與各國的友好關係,改採「落地生根」鼓勵華僑爭取居留地國籍,暫不鼓勵僑生回國升學。

1965-1975:文化大革命,取消僑生獎助學金,海外僑校甚至於紛紛關閉。

1976-1989:恢復擴充僑校、招收僑生,僑教從組織到立法,始臻完整。

2000-現今:積極完整的策略,擴張華語文教育市場並行銷文化。2006年,在中國一千多所高校中,有四百所已向外國學生開放,每年到中國學漢語的學生近十萬,大約為台灣的十倍。

 

三、目前華語文教育面臨之問題:

 

(一)師資問題

現在台灣很多大學開辦華語師資培訓班、華語文研究所以及民間的華文會、宗教團體等大量培育華語教師。然而,這些師資是否足以勝任華語教學的工作?作者認為,一位稱職的華語教師,須具備三項條件:

1.中文專業:並非每位老師均有中文系的背景,但若對自己的語言或文化了解不深,如何教學?

2.教育專業:缺乏教育背景訓練的教師,應針對他的學生來源,修習相關教育課程。如教育心理學、兒童教育發展輔導、班級經營、華文教育測驗與統計等。

3.表達溝通的能力:華語教師需懂得第二外語並精通,以利教學。並善於利用電腦多媒體器材與制作教具,完善傳授教學內容。

 

(二)教材問題:缺乏針對性。

(三)教學法問題:需嘗試將語文融入教學方法裡。例如:「如何以合作學習法進行語文教學」,如此一來,教師可以具體的知道如何結合兩者,收到教學的效果,及理論和實務結合。

(四)華語教師證照:除筆試外,建議加入試教項目。

 

 

 

 

 



課後分享 After class


在上課後提出你的心得及想法,研究規劃,
如果有相關資料分享,請提原件或連結。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